影视灯光技术发展前景浅析

2018-12-27  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作者:刘明  有27372人阅读

  摘要:简要分析影视灯光新技术发展趋势,由上个世纪的基础材料基础控制技术驱动的技术设备进步,转变为人工智能介入而产生的行业生产方式的本质改变,进而探讨业内人士如何预测和看待这种转变;如何准备、迎接和适应这种转变,以及如何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关键词:影视,电视,灯光,灯光技术,灯光设计,LED,光源,智能,电脑灯,矩阵,AI,多媒体,设计,创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影视灯光技术发展出现井喷,曾经小众且不成熟的网络控制、LED光源、短弧光束灯等新技术在很短时间内从实验室走进实用,同类产品价格逐年下降,这些技术的实用化快速改变了电视灯光的制作方式,设备材料的侧重都已不同,过去视为必须品的彩色色纸、色温调节色纸以及卤钨灯泡、可控硅等材料设备逐渐远离视线,取代它们的是新光源、新设备和新的控制方式。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很难在各类展会和新节目上看到真正革命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了,映入眼帘更多的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的修改和排列组合。

  我们观察近年来几个国家级项目及各一线卫视龙头项目,由于他们的影响力以及项目本身的营收能力,预算、时间、工程、设备等都不再是灯光设计的障碍,所以这些项目中使用的设备无疑可以代表当时的世界顶级水平。局部盘点一下最近几年国内大型项目中所使用的灯光设备(系统)中可以明确列举的技术进步有哪些,可能会比较有趣:数控矩阵式舞台/球形灯阵列;矩阵式舞台+LED屏幕贴面;数控悬挂式LED彩条矩阵;电池供电的电脑灯+威亚;无线网络控制的电池电脑灯;视频与灯光统一控制的服务器;无人机+微型灯;异形桁架;加上电机会自转的异形桁架;会升降又会水平行走的吊杆等等。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同期欧洲演出中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技术设备又有哪些:灯头加装频闪灯的电脑灯;可以更换灯头的电脑灯;可以同时打图案打光束的n合一电脑灯;大光源直径的矩阵;小光源直径的矩阵;不同光源类型的矩阵;可以自由组合拼装的矩阵墙;装上电脑灯摇臂的矩阵;装上电脑摇臂的LED屏幕;装上巨型摇臂的大型(4米*6米以上)的可以整面墙飞舞运动的大屏幕等等。

  应该承认,这些近乎奢华的手段极大提高了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的感受非常震撼,但是从新技术角度看,上述技术手段则多为改良型提高或积木型堆积,而那些类似过去荧光三基色、LED光源、短弧镝灯、网络控制等技术刚刚出现时对原有技术颠覆性革命的新技术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出现这个情形,我们可以理解为上一轮技术革新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消化(事实也确实如此)。以LED光源为例,现在的光谱完整性、光衰、显色一致性、点光源、聚光性等等问题恐怕还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去逐步完善和进步;而各类信号、控制以及各类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的同时,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还远未统一,易用性反而更加受限。这些问题和不足,都需很长时间完善乃至博弈,作为使用者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多耐心。我们知道,IT(包括AI)领域技术的发展速度同样适用摩尔定律,而传统制造业、材料工业的发展则必须按部就班,基础科学领域的新发明到走进实用仍然需要30-50年时间或者更长。

  那么灯光技术的发展是否已经趋于稳定?在可期的未来,灯光技术进步是否已只有改良而没有革命?如果有革命,灯光行业下一轮革命性的技术爆点将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大约多长时间会到来?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将影响到我们现在所处行业的技术投入、设备配置和工作重心,也将影响到行业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向,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稍作探讨。

  第一,在基础研究领域,灯光技术下一个技术革命一定是光源技术的革命,毕竟这些我们已经用了20余年的“新光源”中,没有一种光源的显色性、连续性、一致性等关键指标能比得上传统卤钨光源,即使是那些价格昂贵的镝灯和荧光灯光源,在精确要求的场合任然不尽如人意,我们测试10-20万级的高显指电脑灯、10-20万级电影镝灯、40-50万级镝灯或氙灯追光灯、以及3-5万元的(荧光光源)下巴补光灯或者LED外景采访灯等设备时,都会发现其显色性较日光或卤钨灯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原理性的差距,纵然可以用各种尖峰光谱来改良弥补,却不可能根治。我们已经知道,比LED光源更节能、更连续的光源十年前已经在实验室中出现,根据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乐观地推断,最早在20-30以后将会出现全新的实用光源技术,全面取代现有的卤钨光源、气体放电光源、荧光光源以及LED光源,这个速度也许会超过现有LED光源的改良完善过程,我们可拭目以待。

  第二,现代应用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物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即将进入爆发期。人工智能的实用化已经从无人机、电子海图发展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技术从3D投影发展到游戏终端;家用机器人则从多媒体终端、家务物联两个方向同时走进家庭;人机接口从缘故时代的代码、键盘、点击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语音识别和表情识别。这个发展趋势,影响的不仅是家庭消费级产品和个人生活方式,更主要的影响将体现在制造业生产和艺术品生产上,这个变化将不逊于当年的汽车取代马车、自动化生产线取代手工工人,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不是阿尔法狗战胜柯洁李世石,而是机器将迅速取代一切简单的、重复的、没有创造性的艰苦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这个变化才是真正影响我们将来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爆炸性革命(而光源、材料、机械等基础科学方面的进步其实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一线灯光师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在工作中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哪些环节上?我们的自我学习以及对新人的行业培训,最重点关注的又是那些方面?而我们理解的电视灯光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行业目前的整体错位有多么严重:我们不得不花费90%以上的精力在外围的重复性工作上,却仅有不足十分之一的精力用于解决核心问题。既然现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家庭机器人(包括分拣机器人)、飞行机器人(无人机)、驾驶机器人(自动汽车)已经纷纷走进实用并发展得有声有色,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灯光工程的设计制图、施工搭建、编程、演出等一系列环节中,那些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操作技能、那些每次活动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反复重复的工作步骤,也必然会很快被机器取代了。

  还记得DOS和C时代的程序员是多么神秘和高高在上么?可是到了WIN时代,十来岁的小孩子也可以轻松做到很多他们当初要学习多年代码才可以做到的事情了——技术进步的趋势就是让技术不再是技术。现在的互联网早已不是当初工程师的天下,它已经被艺术家和游戏家们彻底占领了。在这个发展趋势下,设备价格走低和操作搭建编程自动化同时发生,必将迅速拉低行业门槛。试想一下,当你用指划甚至口述就能够画出一份专业图纸或者做出一个节目的基础编程的时候,你和一个喜欢流行音乐、善于绘画、思维自由天马行空的10岁儿童相比,谁更有可能做出一个出色的灯光秀?最乐观的回答恐怕也只能是“半斤八两”吧。这就是10年之后的现实场景,也许还不到10年。

  在这个机器人走进实用、各行各业大行其道的时代,影视灯光的制作手段、制作方式以及设计思路却至今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发生质变,大量重复简单劳动仍然是灯光师工作的主旋律,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复杂、技术壁垒高,也不是因为这个行业不适合AI技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赶上智能化班车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灯光这个行业的体量太小、规模化获益的难度稍大。那么,随着技术发展漫水效应以及视频制作门槛的降低,也一定会促进专业灯光行业加速平民化和普及化,当节点到来时,灯光行业的智能化将呈指数加速,灯光师会突然发现自己多年学习积累的种种专业技能,最后只剩下一个法宝可以赖以生存,这就是“创意”。而且,此时灯光行业的另一个重要的行业壁垒“可怕的辛苦”也已经不复存在(现实中曾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灯光师因为这个行业远超常人极限的辛苦而远离)。

  所有我想劝告现在那些35岁以下的灯光师,你们恐怕都要在靠近人工智能和提高创意能力方面多多投入精力,而对于那些需要耗尽精力学习的各种种类繁多的终端灯具设置、控制设备操作、仿真或制图软件使用、手动编程等等重要技能,也许只要照顾到眼前需要就好了。

  第三,过去几十年里,我们所说的“专业灯光”概念实际上涵盖了电视综艺、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剧、戏剧、戏曲等等,场地也分为各类演播室、剧场、摄影棚、体育场馆等,条件和要求各有不同。不同行业的灯光,无论从设备上还是场地、手法、概念上看都是井水河水壁垒分明,例如,我们很难在电视拍摄中看到电影常用的大功率镝灯和荧光灯,也很难在电影片场看到戏剧镜框舞台常用的大功率回光灯,而菲尼尔聚光灯则更多应用于对细节还原要求更为苛刻的电视新闻中,等等。

  但是现在这些情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看到,ARRI和KINO的LED光源新产品同时出现,CLAYPAKY和VariLite的LED光源设备在显色性上与ETC出品的LED面光系列已经难分高下;现在各地新建的大型剧院剧场的面光及效果光设备与新建电视演播室所应用的设备已经没有根本区别;各类电影灯具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演播室,并且与各类传统电视灯具混合使用、无缝衔接。随着灯光设备的技术进步,各种灯具的功能拓展逐渐产生交集,在设备壁垒逐渐打破之后,各种专业布光的思路和手段也逐步交叉融合。笔者个人现实感受到的最显著变化就是越来越难以拒绝各种跨行业的项目要求,例如各种戏剧、室内剧、室内外实景拍摄、各种微电影等等,由于设备的交叉(技术壁垒的消失)而使我们越来越多地走进过去难以接触的跨行业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仅仅在十多年以前,这种尝试还不为各行业主流所认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刚刚显露苗头的技术通用性趋势未来会给全行业带来何种变化。可以以现在的部队武备通用化趋势类比,手枪、步枪、机枪的子弹和弹夹等通用化以后,一个部队的实际战斗力可以提高两到三倍,那么对于现在各行业的专业灯光师来说,一旦技术设备不再成为壁垒,职业发展的想象空间(以及要面对的竞争)同样也增加了不止两三倍。最近我们甚至留意到楼宇照明、城市亮化照明、船舶照明等专业设备也与舞台灯光发生某种程度的连通,这个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之大已经让人无法不激动欢呼了。

  从刘三姐到镜泊湖,从亚运会到G20,谁说城市和山水就不能是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来的灯光师,请把心胸放宽些、再宽一些,我们相信这个时代并没有静止,现在只是巨变来临前的暂时宁静,未来在招手,一切都将不同。我们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永远守住心中“灵感”的火焰。

  参考文献:

  《机器崛起 遗失的控制论历史》 作者:德Thomas Rid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操作系统在哪里》 作者:严肃 硅谷密探创始人

  《L3的挑战与量产》 作者: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致敬ImageNet(ResNet 6大变体)》 作者:Vincent Fungus 文强 《新智源》

  《人工智能时代给工程师的五个建议》 作者:陆奇 百度集团总裁兼COO

  《人工智能》 作者:李开复 王咏刚 文化发展出版社

  《智能主义》 作者:周鸿伟 中信出版社

联系我们

谭 磊(010)85055001 邮箱:153872268@qq.com

张 旭 17600515152  邮箱:123842845@qq.com

杨 春 13580375626  邮箱:21168660@qq.com

王京池(010)85054871 邮箱:1364026806@qq.com